2月3日北京時間,人民幣離岸價格跳水至1美元兌換6.6423人民幣,跌幅0.22%。在岸價格保留1美元兌5.57人民幣不變。
在中國進入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頭一年,中國的經濟形勢非常嚴重。股市跌破2800點,還有向下繼續(xù)下行的趨勢。房地產市場,除了四大一線城市有點繼續(xù)瘋狂上漲之外,其它城市的去庫存壓力巨大。
宏觀經濟方面,GDP增速降到25年的最低點,一方面是新常態(tài)下的結構轉型,一方面是中國正在“新舊動能”的交接點上,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經濟增長點。
從出口和外國資本流入驅動的發(fā)展模式,轉向以內生增長為主的發(fā)展模式,需要一段時間的調節(jié)過程。國外的經濟形勢很不好,資源出口型的國家經濟大幅度下滑,貨幣大貶值。
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交融非常深,國外形勢不好,中國也要遭殃。中國經濟增長放慢,世界經濟大受打擊
美國造成了世界金融危機,本來是美國人闖的禍。近8年過去了,美國通過印刷美元、通過自身的內部創(chuàng)新和頁巖氣的發(fā)展,以及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,使自己的經濟開始復蘇,導致美元堅挺,卻打壓了尼日利亞、委內瑞拉、阿斯拜疆、巴西、俄國等國,使世界原來的地緣經濟格局,出現了近10年來最大的改變。
如果說,巴西、俄國、南非等國的經濟不行了,那么,中國的經濟還是很強勁的。一方面,中國經濟不是靠資源出口拉動而增長的,相反,中國是資源進口大國,在資源價格下降的過程中,雖然外部對中國的產品需求削弱,但總體來說,中國是資源價格下降的得利者。另一方面,中國國內的市場巨大,地區(qū)差別顯著,僅靠基礎建設,僅靠縮小區(qū)域增長差別,中國就有很大的增長空間。
所以,國外的一些勢力,尤其是對沖基金,以及隱藏在對沖基金背后的政治,只能通過做空人民幣,才能打擊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,才能搞垮中國。
今天,英國報紙《金融時報》報道,“美國還有哪一家對沖基金沒有做空人民幣?”。
四年前,也就是這些對沖基金背后的政治,不斷給中國施加壓力,要求人民幣升值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,許多中國人還很認同的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保爾-克魯格曼,還在公開的媒體上發(fā)表文章,抨擊中國故意低估人民幣,才使美國經濟陷入危機,使美國的工人失去工作。
時過境遷,現在人民幣開始出現貶值趨勢了,可是,中國的外貿順差卻大幅度上升了,克魯格曼們,為什么不再站出來說人民幣是故意被低估了呢?
相反,索羅斯,還有無數的美國對沖基金“高手”,開足了馬力,希望一下子把人民幣打垮,把人民幣當成1997-98年的泰銖、越南盾和馬來西亞吉林特來打擊。
幸好,中國的政府還沒有那么糊涂,中國還有3.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蓄作后盾,還有近6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,還有國內廣闊的市場,所以《人民日報》才能發(fā)出那樣的文章“想做空人民幣:哈哈!”
不過,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。就像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那樣,困難很大,但是,中國政府和人民有信心克服苦難。人民幣的堅挺與否,與1997-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一樣,狹路相逢勇者勝。朱镕基總理當年堅持人民幣不貶值,中國經濟成了亞洲危機不會蔓延到全世界一道堅強有力的防火墻。
2007-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,中國的4萬億刺激,到現在,許多中國學者還在罵,這真是不公平。
敢問,如果沒有那4萬億的刺激,中國的經濟垮了,還能是世界的第二嗎?
敢問,如果沒有4萬億刺激,中國有1.9萬公里的高鐵嗎?
敢問,沒有高鐵,中國的今天還能這樣抵抗世界危機、抵抗美國那些作惡多端的對沖基金嗎?
當然,4萬億刺激有其負面的作用,但不能因為有這些負面作用,就全面否定中國經濟自世界金融危機以來的飛速發(fā)展成就吧?總體來說,有了那次刺激,中國躲過了來勢洶洶的世界經濟危機巨大的壓力,也使世界經濟不會全部崩塌。
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,在兩次巨大危機面前,頂天立地,不僅維護了世界經濟的穩(wěn)定和發(fā)展,自己也在與危機的戰(zhàn)斗中,迅速發(fā)展壯大。
而美國呢?剛把世界經濟搞得一團糟,剛把美元大批大批的印刷出來,就憑借其超強的經濟實力,想把剛剛發(fā)展起來的許多發(fā)展中國家再打回原型。美國這樣做的結果,只能痛快一時,再過若干年,世界經濟又對美國不利,其不斷累積的外債和貿易逆差,遲早是要還的。美元的統(tǒng)治地位,僅僅靠弄死人民幣,是不道德的。
當然,中國不能祈求美國的對沖基金,以及這些對沖基金背后政治的仁慈,而是要自己堅定信心,力挺人民幣匯率的穩(wěn)定。首先,離岸人民幣數量要嚴加控制,在人民幣沒有穩(wěn)定,在中國經濟沒有企穩(wěn)上揚的情況下,不要隨意增加離岸人民幣數量;其次,堅決打擊對沖基金的做空行為;第三,暫緩資本賬戶的開放程度;第四,暫緩股市的激進式改革。
短期內的“收緊政策”,是為了更好的把人民幣推向國際化。只不過,在國內外經濟非常嚴峻的情況學,保人民幣穩(wěn)定,就是保世界對中國的信心,保國內企業(yè)和個人對自己國家經濟前途的信心。
再說說金融市場,從股票到貴金屬黃金白銀,再到能源化工石油等,2016,投資市場,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烽火戰(zhàn)場,不少人認為此時是個抄底的機會,根據筆者收到的咨詢來看,這其中不僅僅有剛從股市,匯市轉過來的投資者,也包含在油市里多日的“老手”,然而結果都是一個樣。很明顯,防不勝防的行情使投資者深陷其中,資金不斷縮水,以至于判斷失誤,接連失手,從而惡性循環(huán),筆者奉勸投資者,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